福建螺纹钢第四季度钢材市场或者提前进入寒冬
截至上周10月15日,福建螺纹钢库存总量为1115.97万吨,同比减少83.93万吨,同比增加381万吨。进入秋季后,市场没有达到预期的需求井喷。8月28日至10月1日,福建螺纹钢平均去库存速度为25万吨/周;剔除9月最后一周的备货因素,8月28日至9月24日福建螺纹钢每周平均去库存速度为10万吨/周。以上两项数据远低于今年第二季度恢复生产时的水平。
春季复工时,福建螺纹钢去库存速度超过130万吨/周,连续10周超过70万吨/周。对比春秋两季的数据,可以看出“金九”的需求量极低。"“白银10”能否预期,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绝对量,二是变化量。绝对量高是影响未来价格走势最重要的因素。乐观来看,按照104万吨/周的平均去库存速度,至少需要6周(到11月26日)才能降到往年的水平,这个速度在春季已经连续下降了10周。到那时,冬季储物已经提上日程。从变异的角度来看,去库存速度连续六周保持在100万吨/周以上的概率极低,即使在国庆前一周集中库存,也只会消化掉84万吨福建螺纹钢库存。所以从绝对量和变动量来看,第四季度的去库存情况并不乐观。更有可能是库存消化有限,冬储库存又开始增加,高库存的冬天不可避免。
利润驱动的钢厂产量下降有限。高产量是阻碍钢铁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数据,10月初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2170.32万吨、1922.45万吨和2036.83万吨。期间粗钢日产量217.03万吨,环比下降0.84%,同比上升14.90%;生铁日产量192.25万吨,比上个月增长1.08%,同比增长12.31%;钢铁日产量203.68万吨,比上个月下降8.05%,比上年增长14.51%。
受9月份河北省唐山市限产影响,福建螺纹钢周产量从8月底的380万吨下降到10月15日的359.61万吨,但仍略高于往年同期,仅比今年最高周产量下降41万吨。目前钢厂利润不如以前,但由于原材料成本的挤压,还是盈利的。在整体经济环境疲软的背景下,企业将保持利润驱动的稳定生产。如果没有长期亏损或短期内亏损较大,积极减产意愿不强。
贸易流通是可以接受的,不要过于悲观。
流通的普及程度一直是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截至10月16日,全国237家经销商第5天福建螺纹钢平均成交22.4万吨,同比增长17.7%。据市场调研,10月12日至16日这一周,市场出货以低价为主,对高价的认可度不高。在资源充裕、库存高的情况下,库存减少的情绪明显,看涨心态减弱,出货量无法与国庆前后相比。
尽管如此,整体市场热度还是不错的。自第二季度复工以来,福建螺纹钢的发行量一直高于上年同期,甚至低于预期的9月份,发行量也基本与往年持平。从这个角度来看,现货市场的从业者并没有因为产量高、库存高而过于悲观,更高的市场热度表明了他们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基础设施相关行业有助于钢铁需求的存在。
据相关机构统计,9月份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中,挖掘机销量为26034台,同比增长64.8%。1月至9月,共销售挖掘机236,508台,同比增长32%。9月份,重型卡车销量达到13.6万辆,同比增长63%,月销量连续6个月创历史新高。1-9月,重型卡车累计销量122万辆,超过去年117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37.4%。
从上述销售数据来看,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在经历了第一季度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造成的低谷后,已经完全恢复,对钢材的需求是真实的,至少将持续到11月底至12月初冬。对福建螺纹钢的需求还是有弹性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钢材价格,价格崩盘的概率不大。
冬季限产影响减弱,情绪困扰仍会出现。
冬天过后,环保和限产问题值得关注。从历史经验来看,环保和限量生产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冲击市场。得益于近期的设备和技术更新,目前的大中型钢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和环保要求。只要不进行“一刀切”的大规模行政干预,常规的限产政策就无法再禁锢企业的正常生产。政策指令对维持先进钢厂正常生产的影响日益减小。
然而,期货市场的投机者和资本优势者仍然会火上浇油。此时影响期货交易的因素更多的是情绪波动和对限产政策变化的预期。
综上所述,第四季度钢材市场有长有短,但压力大于机会。在我看来,第四季度螺纹钢价格下行概率更大,绝对库存高、变化慢的问题没有解决办法。价格重心下移是必然的,但不会出现突然的“崩盘”。螺纹钢期货市场可能提前进入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