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拉不住的缰绳,钢铁产能过剩的“罪”与“罚”

    丨    2023.05.16     丨    762

20154月初,一个雾气弥漫的早晨,数十辆载着中国民营钢铁业大佬的奥迪车停靠在山东肥城市宝盛大酒店门前。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等接连而出。他们在工作人员和记者们的簇拥下,来到二楼“全联冶金商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和2015年第一次理事会”的会场。

 

回望2015年,彼时中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几乎是排名世界第二国家的8倍。然而巨量的产能带来的不是盈利,而是巨额的亏损。会上,在主席台中间位置就坐的原国家冶金局局长、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神情严肃地说道:“2015年,一些钢铁企业要想好怎么去‘死’。”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数据显示,2015年,中钢协会员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亏损645.34亿元,亏损面达50.5%;实现税金632.31亿元,同比下降22%。中冶集团国家钢铁技术中心副主任肖鹏在央视网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四集《动能的转换》中表示,2015年是整个钢铁行业几乎都亏损的一个状态。

 

残酷的现实背后是钢铁行业积重难返的产能过剩。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首位,之后雄霸鳌头20余年。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更是历史性地达到10.65亿吨,第一次突破了10亿吨级的规模,让其他产钢国难以望其项背。

 

年年过剩年年提。为何落后产能年年淘汰、年年过剩?如何破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魔咒”?

 

 

一、钢企亏损的“罪魁祸首”

 

 

 

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至今未完全走出亏损的泥潭。2022年钢铁行业经历了“历史最差一年”,今年一季度依然笼罩在“亏损”的阴影下。近日,多家钢企发布一季度报,多家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在中钢协召开的2023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中钢协副会长唐祖君表示,一季度钢材价格跌幅较大,原燃料价格仍保持相对高位,中国钢铁行业利润下降明显。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营业收入15545亿元,同比增长2.24%;营业成本14663亿元,同比增长5.90%,比收入增幅大3.6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59.68亿元,同比下降71.49%

 

“一季度的钢材价格同比降幅大于原燃料价格降幅,钢铁行业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这是中钢协给出的一季度钢铁企业业绩普遍不理想的原因。

 

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钢贸分会执行会长、河南济钢钢材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奎元表示,我国的钢铁行业再次进入产能全面过剩时期,减产限产是钢厂下半年能否扭亏为盈的关键。但鉴于目前钢厂的即时成本还有边际贡献,钢厂减产不积极,下跌的空间还有。

 

市场需求往往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大于求的现状直指产能过剩。钢铁产能过剩早已不是一个新鲜名词,从1999年至今,抑制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呼声不绝于耳。中钢网高级分析师李广波认为,由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以及成本回升等原因,9成以上钢铁冶炼企业一季度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部分企业陷入严重亏损。他坦言,造成钢企亏损的原因,产能过剩是“罪魁祸首”。

 

李广波表示,年初疫情管控放开后,钢厂、钢贸商以及市场终端对今年市场需求信心过于乐观,钢厂一季度产量提高了近2000万吨,造成了市场供给端压力过大。

 

“今天市场出现的问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黑天鹅,有其必然性。”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逐步走向成熟,钢铁需求总量逐渐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是时间、节奏和幅度会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而有所不同而已。

 

河南省政府参事、省工信厅原厅长李涛也持相同的看法,他直言未来5-10年钢材的需求会下降三分之一,钢铁需求的拐点已经出现。

 

“去年在下降,前年也在下降,尽管下降的比例不高,大概在2%3%左右,但是从增长到下降,趋势将是常态化,下降的幅度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那510年需求会下降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对钢材的需求很可能是6亿吨到7亿吨。”李涛说道。

 

李涛表示,钢材需求下降是因为消费钢材的主要产业在下降,首先是房地产,其次是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还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它们都处在高端现代化的进展过程中,目前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房地产要回归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它和钢材的需求息息相关。虽然机械制造和汽车制造等还会有一些增长,但是汽车的轻量化、现代化,机械制造的高端化都会对钢材的需求有所减少。另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总量会下降,替代的材料也会增加等等,所以我判断钢材需求处在这样一个下降的情况。”

 

二、化解产能过剩“迫在眉睫”

 

 

 

2013年开始,钢铁行业进入新一轮“去产能”的过程。这个词在钢铁行业并不新鲜。自200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坚决遏制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892号文件后,“去产能”就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年年被提及。

 

进入2023年后,我国钢材产量不断攀升,其中3月粗钢日产量更是达到历年同期的最高水平。产量高于消费量的现实,令钢铁企业的库存均高于去年同期,进而带来了钢价的下滑。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危机是很多人共同的认识。有人甚至调侃:“从最为直观的钢铁企业吨钢利润来看,高峰期能达到1000元左右,相当于一部普通手机。其后逐渐下滑到一公斤猪肉、一瓶矿泉水的水平,后来,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两吨加起来赚的钱还不够买一支冰棍”。

 

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在内的传统重化工行业,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

 

多位中钢网资讯研究院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钢铁产能过剩,除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性的投资分不开之外,更与地方政府的GDP情结有直接关系。

 

 

中钢网资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产能过剩是钢铁业的老问题,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已经超过12亿吨,到了严重过剩的阶段。

 

陈雷鸣表示,为巩固去产能成果、做好总量控制,有关部门严字当头实施产能产量双控,但一些地方和企业在短期利益驱动下,仍存在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的冲动。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和注重质量效益两种新旧发展理念的博弈呈胶着态势。

 

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进入门槛不高,但退出很难。于是,决策部门频频出招给虚火上升的钢铁业降温。尤其是2004年江苏铁本事件,更显现出决策部门的焦虑和决心。时任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曾表示,制止钢铁行业违法违规、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大产能的问题,不只是钢铁行业自身问题,它涉及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合理投资结构等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但其后钢铁行业的热情不减,大量企业仍以各种名义未批先建。甚至有业内人士形容,每次对钢铁行业的调控后,都会迎来钢铁行业的新一轮“狂欢”。

 

 

陈雷鸣认为,造成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各个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钢企对地方政府而言属于支柱型产业,考虑到就业和财政等因素,为了GDP地方政府不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也使得削减过剩产能的动力大大不足;

 

 

其次,是钢铁生产企业的自保行为。在去产能的整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害怕减产之后行业的影响力降低,淘汰小高炉后,往往也会上尽可能大容积的高炉,这样也导致“减量置换”变为了“增量置换”,反而造成了产能越淘汰越多的实际后果;

 

 

然后,是行业的恶性无序竞争行为。钢铁行业都在“大干快上”扩大产能,都想占据行业有利地位,谁都不是真正的去产能,这是业内的恶性竞争现象;

 

 

再者,下游需求断崖式的下跌。从去年到今年,钢材终端需求始终不足,这让产能严重过剩的弊端更加显现,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前面三个原因造成的。

 

 

“五是疫情和美西方对中国经济和出口打压等原因造成的钢材出口受阻。正是各个环节相关者的共同驱动,利益过度放大,才造成了今天钢铁产能‘骑虎难下’的结果。”陈雷鸣说道。

 

三、化解过剩产能难在何处?

 

 

 

“中国钢铁业化解产能过剩,绝不是简单的熬过一个寒冬,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曾在宝钢学术年会上作了这样的判断。

在宝钢学术年会上,宝钢人士向徐匡迪请教:“欧盟治理钢铁产能过剩用了20年,我们中国要用几年?”徐匡迪说:“估计至少也要510年。因为政策调整和企业重组,都需要时间。治理过剩,肯定是一个漫长过程。”

 

钢铁业已成为中国过剩产业的典型。治理钢铁过剩已经历几轮淘汰落后,但成效不明显,有些地区甚至出现越减越多的现象。化解过剩产能难在何处?

 

眼下,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开的最昂贵的药方,可能也治不好中国钢铁企业的病,因为这不光是机体的病,更是“心病”。陈雷鸣表示,这个“心病”的症结就在于我们粗放式发展的冲动,以及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的漠视。  

 

“钢铁业化解产能过剩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首先我们严重高估了我国的粗钢消费能力,很多专家预测未来经过五年到十年的调整之后,我国的粗钢消费量也就在七亿吨左右,按照我们目前12亿吨的钢材产量,至少需要淘汰五亿吨,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陈雷鸣说道,“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调整重构期,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基建、制造业,都需要几年的时间调整。”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据中钢协425日官网显示,424日,中钢协在鞍钢召开一季度部分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座谈会。鞍钢、中国宝武、首钢、河钢、沙钢等16家钢铁企业主管经营工作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面对困难局面,中钢协呼吁钢铁企业应坚持“三定三不要”原则,主动减产,共同维护钢铁市场平稳运行。在中钢协倡导下,目前部分钢厂开始主动限产。西北联钢各股东钢企及区域内主要钢企计划从425日开始自发自律进行减停产,减产比例约30%;另外山东地区部分建筑钢企,计划5月份按20%左右比例进行压缩产量。

 

58日,一份唐山市发展改革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通知》在圈内流传开来。据唐山丰南区相关钢厂人士指出,该文件的确是真实的,也有部分钢铁企业尚未收到。

 

从文件内容来看,“产量平控”——即产量不能高于2022年粗钢产量”成为文件的核心内容。该通知指出,2023年,为继续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上级要求,请各钢铁冶炼企业合理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加大粗钢产量压减力度,保证全年粗钢产量不超过去年,确保完成全年粗钢压减任务。

 

陈雷鸣认为,钢铁产能过剩不仅仅是钢铁行业本身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可以说,这是中国经济粗放式发展和企业恶性竞争的一个缩影。

 

困扰着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就像是已经长在肉里很久的一根刺,虽然一直在隐隐作痛,却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办法能彻底根除。对此,陈雷鸣建议,要想真正的实现治理钢铁产能过剩,首先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执行力度;第二钢厂要加强自律,主动控制生产节奏,下决心真正压减产量,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第三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低端过剩产品和产量过剩地区要坚决做到压减产量,支持高精尖的产品提高产量。

 

当前,无论是刮骨疗毒,还是断臂切割,行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避免不了要受到二次创伤。这一过程是痛苦而漫长的,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所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李涛表示,钢铁集中度还需要提高,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装配水平,继续朝着绿色化、超低排放方向发展,这些都是钢铁行业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另外还有原材料限制问题,特别是矿石的制约、成本的下降、盈利能力的提高、智能化、数字经济的问题等等,都是我们要逐步解决的。总体上要继续提高行业的竞争力,钢产量可能会下降,但是它的效益会提高,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我们做钢铁产业的人不要担心,要积极迎接行业变革,朝着高质量绿色化方向继续努力!